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9.8㎡,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拥有率约为96.0%,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约为58.4%,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.0%,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约为10.5%,户均拥有住房1.5套。疫情过后我们提出了新基建,其实与原来的“基建”没有太大联系,等同于建设高速公路变为建设信息高速公路,更多的指向工业互联网、5G、数据中心这样的科技前沿。二手房加盟
即使上海这样的人口流入城市基建也在放缓,今年力推的几个新片区是大虹桥、五大新城,都是炒冷饭项目。最近的规划是浦东金色中环,除了早已规划的张江双子塔,其他项目迟迟不见落地。核心地段北外滩号称840万方巨量规划,至今也只拍出了两块商办用地。一街之隔的陆家嘴,250多幢商办楼宇20年间几乎全部建成,这样的速度再也无法复制。其实不用看新城开发,看住宅交易量最为直观。2005、2006年前后,月均交易量5-6万套,现在月交易量2万套就算不错的市场。
新城开发的放缓意味着一些郊区可能真的无法融入市区。不少朋友看好新城,通常拿古美、田林、三林、联洋这样的区域做成功案例,这些区域的房价与市区几乎没有多少差距。其实房价没有太大差距的原因不是这些区域开发成功,而是他们融入了主城区。他们不用与市区进行对比,他们现在就是市区本身。松江新城开发也算顺利,给予的政策支持、资源支持远超三林、古美,但是目前依旧与市区差距很大。因为这里依旧是郊区,依旧需要以距离市区远近判断价值。实质上三林、古美并没有给到任何支持,完全凭借市区一圈一圈扩展将他们纳入了自身范围。
现在来看市区扩展的速度急剧下滑,九亭、南翔这样的近郊何时被市区吞并尚不能明确,五大新城更是看不到希望。而且更为致命的是,一环一环扩出去,外面的圆环面积比里面的圆环要大得多,而且是指数级增加。外环距离人广平均距离为15千米,意味着向前推进5千米,需增加城建面积550平方千米——比外环内总面积没小多少。看似很近的5千米,以后可能真的遥不可及,因为上海城市边界扩张速度无限放缓,不要拿过去20年的经验看待未来。所以今年提到五大新城时特意加了一个限定词:综合性节点城市。这些地区融入市区的希望微乎其微,官方都放弃了:你们做好自己吧。
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选房逻辑必须发生改变,大面积的基建带来的迅速城市化,房价迅速向市区看齐的时代已经过去。不要再指望一些区域成长为古美、大宁,郊区可能注定就是郊区。
购房网全国百城战略,城市合伙人持续火热招募中!
携手加盟商,聚力同心,共赢未来!
更多楼市信息可随时关注购房网!
购房网
全国百城招募城市合伙人,加盟购房共赢未来!
全国咨询电话:4008-876-376